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刘大江、毛鑫)1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伶仃洋深处,有一个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漂流记》的报道。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健摄于2020年4月21日的珠海市外伶仃岛,再次走旧邮路。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海风带着湿热的水汽吹过外伶仃岛,山上云雾弥漫。悬崖,一粒种子,掉进了石头缝里。石头越硬,地势越险要,海风越大,它的根就越深,枝条就越紧。这就是罗,意气风发,刚正不阿。

他和罗一样,扎根在海岛,任凭风雨拍打,在阳光下成长。

他就是谢剑,人如其名。

他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局的一名普通快递员。1988年他从邮局退休,扎根在边疆的岛屿上。32年来,他视海岛为家,全心全意为驻岛军民服务,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甘于孤独、艰苦奋斗、敬业无私的人生颂歌。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下班后,谢坚在广东珠海市丁玲岛外的海边眺望远方(4月21日摄)。

伶仃洋深处有一只鲁滨逊。

打开中国地图。万山群岛,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东西走向,宛如一条锁链,扼守着南海通往珠三角的唯一通道。外伶仃岛是最偏远的岛屿之一,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

1988年,在南海舰队当了四年信号兵的谢坚退伍。当时珠海水文局、海监、渔政、海关、邮政等单位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邮政,来到了外伶仃岛邮局。

“恐惧滩头说恐惧,在海洋中叹息。”70年前,爱国诗人文天祥被伶仃洋俘虏并路过,在那里写下了危险和内心的孤独。32年前的外伶仃岛,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

长期以来,外伶仃岛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缺水缺电,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艰苦程度超出谢坚的想象。

“那时候还没有电,煤油灯是订购的,蔬菜和淡水都要从陆路运,供应很不正常。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停船时,吃饭都难。”谢剑说。

其实上岛的第一天,谢剑就遇到了困难。

只是想提前了解一些情况,所以谢剑空去了岛上。接他的人叫赖波,是岛上唯一的邮递员,在岛上工作了8年,近一年前退休。谢剑南来接他了。赖波带着谢剑南回到邮局,简单换班后,带着早已收拾好的行李上船,包括唯一的一口锅,给谢剑南留下一间十平米的石头房,半桶淡水和一张破席子的木床。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坚(左)和妻子蔡(右)在广东珠海外伶仃岛邮局前合影(4月23日摄)。

“我都惊呆了,呆在原地,看着船一点点消失在海平面下。”谢坚说,这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仅要摸索自己的事业,还要面临换衣、穿衣、吃饭等生存问题。

为了充饥,谢剑曾试图在海边的礁石上捡蜗牛吃。有一次,一个浪打过来,把他压在海底礁石的缝隙里,差点出不来。后来,在岛上一名医生的帮助下,谢健靠着一个热水壶和几包方便面,度过了最初的“生存危机”。

十年后,谢坚在珠海的一次会议上认识了赖波。赖波拉着他的手,脸红了。他说的第一句话是道歉:“对不起,没教你就走了。”

原来谢剑并不是雷柏的第一接班人。之前有几个人在岛上呆了几天就跑了。赖波担心谢坚也是个吃不了苦的人,所以“做出了这个糟糕的决定”。

喝水很难,洗澡看天气。经常下雨。谢剑南抓起毛巾和肥皂跑到后院,在雨中洗澡。有时候天气不好,肥皂一抹雨就停了,他只能干。

这个岛一年到头都很闷热。为了睡觉,谢坚把自己的床搬过来,除了下雨天,就睡在外面。晚上蚊子咬得厉害,他就喝酒催眠。结果,他每天醒来都浑身是包。

常年生活在高温、高湿、高盐度的海岛,让1967年出生的谢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皮肤黝黑,头发稀疏发白,笑起来脸上挤出几道深深的沟痕。十个手指都有风湿病,关节肿胀弯曲——这是小岛留给谢剑最明显的印记。

“和我当兵时的照片相比,没人能认出同一个人。”谢剑说。

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在岛上工作被视为一条危险的道路,驻扎在岛上的政府部门大多采取轮换制。但是,谢坚从未想过放弃,他干了32年。很长一段时间,他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停留在岛的前方。有一次他回珠海参加劳模大会,路过酒店的旋转门。他转了几次,但出不来。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健在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码头驾驶作业车辆(4月21日摄)。

海边的石头记录着亲人的愧疚。

谢坚说,最难的不是艰苦的生活条件,而是孤独。

“一个人,一个岛,一个邮局,久而久之,那种孤独,那种寂寞能把人逼疯。”他回忆起当初的日子,连连摆手。

因为每天需要接收电报,谢剑南在上岛前的5年里,没有一次离开岛屿回家。他告诉记者,他最怕的是假期里,渔民都不在了,想着陆地上的灯光,看到岛上一片漆黑的寂静,心里很难受。

“到了极点,我经常爬到海边的一块岩石上,看着陆地的方向哭。当我哭完了,我会哭。累了就睡石头上。”他说。

那块石头成了谢剑南的乡愁石。

白天忙还好,晚上最辛苦。之前岛上没有电视和电台,供电也不稳定。晚上,他只能靠烧煤油来读旧报纸旧杂志,一遍又一遍地读。

日出日落,潮起潮落。

32年来,谢剑南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这座岛屿。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人,他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一生,亏欠了三代人。

说到岛上的苦难,谢剑就像在讲故事。他每次看到“精彩之处”都会开怀大笑,但说到自己的父母和妻女,就止不住落泪。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健摄(4月21日摄)在珠海外伶仃岛邮局,破损的邮箱上贴着胶带。

1993年春节刚过,五年没见儿子的父母说要去岛上看他。两人从湛江一路赶到珠海,然后坐了一艘人货混装的木壳船。航行了六七个小时,我妈吐了六七个小时,晕得在船板上起不来了。到了岸边后,谢剑把她背回住处,一直躺到第二天才开口说话。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你真会骗我。这是珠海经济特区吗?为什么比我们国家差?跟我们回去吧。”

谢剑抱着妈妈哭着说:“你不觉得这样对我好吗?你得支持我,就像我来岛上当兵时那样。”

他妈妈打不过他,几天后她流着泪离开了小岛。从那以后,我父母再也没来过这里。

2001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几年后,瘫痪的母亲坐着轮椅离开了。谢剑南连最后一次见面的时间都没有。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在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局,谢健将分拣后的邮件装车准备投递(4月21日摄)。

“这么多年,我对不起父母。”谢剑哽咽了。

其实这种内疚的对象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妻子和女儿。

1998年,也就是登岛的第十年,“大龄青年”谢剑英娶了岛上的姑娘蔡。结婚几年后,彩丽化妆品在珠海做生意,谢健在岛上送邮件,夫妻俩在一起了。后来,蔡李妆屈服了,告别了这座城市,回到了岛上。结果收入减少,生活成本增加。2006年,了解到谢建的困难后,单位吸收蔡丽化妆为劳动者。就这样,夫妻二人既管又不管,生意长了就请父母帮忙,一起把邮局的服务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岛上的“模范夫妻搭档”。

2010年,岛小学因生源不足部分停课,谢建的三个孩子不得不回城上学。在海岛上长大的孩子能适应城市环境吗?谁来照顾他们?……一连串的问题等待着这对夫妇做出选择。

单位领导提出把蔡丽妆调回市里工作,谢健不点头:“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家的困难。如果再有一个人转移到岛上,这个困难就变成了两个家庭的困难。与其这样,不如让我一个人承受。”最后,谢建说服70多岁的婆婆回城照顾三个孩子,暂时解决了问题。老人病重后,三个孩子一直照顾自己。

就这样,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个家庭一两周才能团聚一次,三个孩子成了另一种“留守儿童”。

有一年,谢剑南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奖项。在北京录制节目时,节目组给他看了一段采访视频。记者问孩子们给父亲打了多少分。两个孩子一个5分,一个2分。

“当时现场所有人都笑了,我也笑了,但是心里很难受。”谢健告诉记者,回来后我问他们你以后会不会不支持我,他们说不会,“很多事情他们都没有告诉我。想到女儿小小的身体,坐在凳子上给自己做饭的画面,我就忍不住哭了。”

“如果你选择了一样东西,你就必须放弃它。选择了岛,就得抛弃远方的家。”后来,在一篇日记中,谢坚这样写道。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在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邮局,谢健我们准备去码头装邮件(4月21日摄)。

大海中的遗嘱比生命更有价值。

外伶仃岛邮局靠近海岸,不到100米远。

下了船,首先会看到一个五层的邮局,然后会看到镇政府等单位。在这里,人们把身穿绿色制服的谢坚视为亲人,亲切地称他为“岛主”。

外伶仃岛通讯不发达,在手机普及之前,邮政几乎成了渔民与外地联系的唯一途径。从上岛的第一天起,谢剑就立志要成为岛上有名的快递员。

谢剑没有经过一天的训练就走上了岗位。起初,他对邮政服务一无所知。靠着当信号兵的基础,他边干边学,渐渐成了行家里手。

寄往岛内的邮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多邮件没有详细的地址,一般只写“珠海市丁玲岛有人收件”的字样,投递非常困难。

外伶仃岛有3000多名流动人口,大部分是在港澳渔船上工作的渔民。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居无定所,出海十天半月。为了掌握渔船和渔民的信息,平时只要有空的时候,谢剑就会登上渔船,爬上渔排和渔民聊天,掌握停在岛上船只的各种信息。

当时电报的内容不是喜事就是伤心事。不管怎样,接收者都会很兴奋。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谢健在投递邮件时与居民交谈(4月21日摄)。

有一次,从广东台山发来一封电报,只有四个字:“老婆顺产”。经过多方寻找,谢剑终于在船上找到了收件人梁锦卿。我以为他会很开心,谁想他抱着我哭了。他说:“你看,我都30多岁了。我妻子有心脏病,我怀了几个孩子。医生说我不能生。这次老婆说我什么都要生,就算死也要保护孩子。”

看到收信人一次又一次激动的表情,谢剑认为自己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家信一条,抵得上千斤”的真谛。

谢剑南凭着对工作的负责,把邮件一封一封送到收件人手中,没有街道名,也没有门牌号。据不完全统计,32年来,谢剑妥善寄出了3万多封疑难邮件,挽救了3000多封“死信”。被驻岛军民称为岛上的“传播绿色使者”。

谢坚把包裹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1992年春节刚过,有一天,谢坚乘渔船护送两袋邮件到更远的担杆岛。没多久渔船就抛锚了,真的是漂泊在茫茫外海的“孤舟”。从早到晚,由于船上没有通讯设备,加上渔船太小,过往船只都没有发现。天色已晚,谢剑和船主陷入绝望。

“如果我真的死了,也许邮件会漂在海上,被好心人捡到,送到收件人手中!”考虑到这一点,谢剑用渔船的防雨布将邮件打包。他的心定了很多,又开始写遗嘱。

“我这辈子写过四次遗嘱,三次在部队,一次在这艘渔船上。”谢剑南笑着说,到了晚上八九点钟,他们看到远处有一艘大渔船。“这时候只能赌了!”谢剑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也许是因为他的巨大幸运,一盏微弱的灯被发现,他们被成功救出。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健(左)在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投递邮件(4月21日摄)。

“每个荣誉都有它的重量”

在外伶仃岛邮局的二楼,有一个三层的玻璃储物柜,里面堆满了一层层的奖牌和证书。

2010年珠海市劳动模范、2011年珠海市道德模范、2012年珠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广东好人、中国梦、2015年劳动美女、十大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

当记者问他最看重哪个荣誉时,谢剑南笑着挠了挠后脑勺说:“都一样!都一样!每个荣誉都有它的分量!”

五年前,五一前夕,谢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媒体纷纷报道这位获得中国工人最高荣誉的快递员。一夜之间,这位来自南海某小岛的快递员成了名人。成名后的谢剑南仍然每天登上渔船,爬上渔排,向渔民打听停留船只的信息,为精确投放做准备。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了!”一个站在渔排上的渔民竖起大拇指说:“劳动模范谢建!好!”“那都过去了!”谢剑南不好意思地挥挥手,露出憨厚的笑容。

每天下午,从市区到岛上的客船还没有到达岛上,谢剑已经在码头等着了。近年来,电子商务之风也吹到了小岛上,包裹越来越多。每天,邮件都会用客船送到岛上。每天都有几十个邮袋,谢剑南要来回背好几次,就这样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岛上的偏远位置和高昂的运输成本让很多快递公司“望而生畏”,邮政仍然是岛上军民与外界物理传递的唯一通道。

由于交通不便,岛上的实体店只出售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远远不能满足岛上军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在岛上从事商业经营。“岛民基本都是通过网络采购物资,现在的邮件相当于之前一个月的量。”亲历海岛变迁的谢剑感慨道。

来自北尖岛、庙湾岛、横岗岛等非通航岛屿的邮件也通过外伶仃邮局投递。这些岛上没有商店,军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完全依靠邮寄,生活十分不便。岛屿不通航时,谢坚“刷脸”,请军舰、渔船帮忙转运邮件。

“劳动模范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谢坚不止一次这样说。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他一封又一封的信免于死亡,让他从不拒绝渔民半夜敲门送来的包裹,让他32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个24小时为群众服务的邮局;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他获得了岛内军民的信任。

“再高的山,再远的岛,都挡不住为民的邮政。作为一名党员和劳动模范,你要发挥模范作用,全力以赴工作!”谢剑说。

做一个“永远不懂感谢的傻瓜”

党员是灯塔。

90年代,这个离香港只有几海里的小岛突然热闹起来。每天都有数百艘来自香港、澳门和大陆的船只停靠,其中不乏走私船。一名走私者找到谢坚,希望通过邮政拿到货物,并承诺一大笔钱,但谢坚严词拒绝。后来岛上发展旅游业,很多人靠各种关系发了财,还有人看中了谢剑南的名气,想把他带上船,帮着报平安。谢坚也婉拒了。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邮政员工,岛上居民对我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这个我不交易!”谢坚说道。

32年来,甘于继续穷下去的谢坚,还是那么甘于继续穷下去。亲戚说他太老实没用,有的出岛的人说:“谢剑南是个傻子,永远不会明白!”

远离单位,远离组织,但他把绿军装当成自己的生命。“制服是束缚我的‘组织’。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首先想到配得上这身军装。”谢剑说。

如今,外伶仃岛已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岛。居民和游客多了,外伶仃驿站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

伶仃洋深处,有位坚守孤岛32年的“鲁滨逊”谢坚(右一)和妻子蔡(左一)在广东珠海外伶仃岛邮局回答寄信人的问题(4月21日摄)。

发货时,谢建会向渔民介绍“麦乐店”,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如何经营,向全国销售手抓海鲜。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也成为了两对情侣最忙碌的一天。

2017年8月,强台风“田歌”重创该岛,许多居民的家园严重受损。谢剑又成了“海岛保险”的宣传员。“经历过你才知道那是多么可怕,保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保障。”他说,“我只是想为岛上的人做点什么,让岛上的人的生命财产不要受到太大的损失。”

2018年1月,谢坚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尽职尽责,谢剑南在投递邮包时经常登上渔船、爬上渔排,做好社情民意调研。

他经常接触中小微企业,发现他们的负担更重。2018年6月以来,在谢健的积极联系和推动下,外伶仃岛邮政局与万山海洋开发实验区税务局联合开展了“税邮通”共建、税收优惠上岛、邮寄税务发票等活动。当年的使者再一次把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送到了外伶仃岛的纳税人手中。

“只有爬上渔排,走进渔船,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声音,为群众办实事。”他说。

从送电报、信件到送包裹、办业务,外伶仃岛上的一个小邮局见证了时代的巨变。

在岛上,邮局外50米处矗立着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每晚都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为船只指路。

共产党员谢坚就像这座灯塔。32年来,他坚守海岛,坚守岗位,把所有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海岛和邮政事业。他的一言一行播撒着正能量的种子,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坚守和担当的精神之光。

离开外伶仃岛的前一天,谢剑南带记者去了他的“乡愁石”。大家面朝大海,席地而坐。

夕阳西下,天是红的,海是红的,谢剑古铜色的脸是红的。

远处,在邮局斜对面的街道上,一座罗韩松竖立着。这是谢剑南早年从山上移植的树苗。

岛上以前有很多罗汉松。这种松树生长在岛上崎岖的峭壁上,那里缺水少土。恶劣的环境不仅让它生长缓慢,也造就了它九曲十八弯的奇特造型。岛民说,这个岛上的罗汉松和陆地上的不一样,岛上的物种即使移植到陆地上,也不会长成岛的样子,会失去个性。

昔日的弱苗,如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