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上海人,虽然上海越来越多元化,地方特色缺失,但我小时候还是有很浓的上海年。让我告诉你这件事。

上海人过年吃的东西一般不贵,主要体现过年的气氛,除了乞讨一点人情。

因为上海位于江南,这个地区的主要粮食不是小麦,而是大米,所以上海人通常在春节吃年糕和糯米做的饺子。有些人自己做年糕和饺子。如果他们要做这些东西,会在过年前提前买好磨好的米粉或者干糯米粉。有些挑剔的人,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家的石磨磨出来的。他们说地水磨最薄最滑最好吃。

年糕分为汤年糕和炒年糕。汤年糕可咸可甜。印象中过年吃的汤年糕大多是甜的。还可以在年糕汤里放桂圆、桂花、煮鸡蛋(北京叫“窝果儿”)等等。冬天,这样一碗热汤年糕让我感觉很舒服。

汤团或“紫苑”是在中国新年期间吃得较多的一种食物,里面有黑色的脆馅。这种馅料是由碾碎的黑芝麻、猪油和白糖制成的。吃起来又香又甜,有一种特殊的“肉油”味。最简单的“饺子”,不用馅也能做出来。等它熟了,放点酒(有些地方叫糯米酒或者其他地方叫米酒),蛋花,糖。味道特别像童年。

当上海人庆祝春节时,有一样东西他们不能离开:鸡蛋饺子。

蛋饺是蛋液包裹的肉馅饺子。上海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做。其实这个动作不叫“包”,叫“包”——“包鸡蛋饺子”,因为用的是半圆形的铁勺。以前是煤炉,现在用煤气加热。烫好后,在铁勺上抹一层油,然后用小勺(勺子)把打好的蛋液舀到铁勺里,放在火上。然后把这个鸡蛋饺子的皮倒出来放在一边,就可以进行下一个了。这个过程说起来挺简单的,但是真的要自己动手。没有一点技巧是不行的,手法要非常灵活熟练。

蛋皮冷却后,可以用来包蛋饺。馅料里除了肉末,还可以放一些蔬菜丁,比如荸荠、山药等。把这些东西放进去后,汤里煮出来的蛋饺嚼起来味道会更浓郁。

除此之外,还有三道菜,是年夜饭的饭桌上经常见到的:

笋烧肉,烤麸四品,腌鲜。

水笋不是鲜笋,是一种水煮的笋干。它的纤维组织比较多,所以特别有嚼劲,红烧肉的味道很容易渗透到竹笋里。另外,竹笋可以解决油腻问题。竹笋放进去后,红烧肉吃起来也不是特别油腻。

四烤麸是上海人吃的最多的冷锅。除了切成丁的烤麸皮,里面还有香菇、金针菇、黑木耳、花生,一般都是红烧,煮的时候要加糖。这道菜既甜又咸。花生,在江南也被称为“长寿果”,其他几种原料也是幸运的。

这道菜,腌制鲜嫩,在上海的“地方菜”中独树一帜,以“浓油红酱”著称,因为它不含任何酱油。在这道菜的名称中,“腌”就是腊肉,也就是用盐腌制的猪肉;“鲜”是新鲜的猪肉;“笃”是它的做法,就是把腊肉、鲜肉、竹笋的味道慢慢炖出来,做成美味的肉汤。

最后说一道毫不起眼的菜,就是“五棵松”。上海人用五棵松炒冬笋、年糕、肉丝,很管用。他们在冬天吃得很多。有句话叫“塌菜”,是穷人用来“脱离苦海”的一道菜(“塌树”和“苦救济”在吴语中是谐音),这可能也是大家过年时的一个美好愿望。

上海人过春节,也不闹。因为传统的上海人过日子,讲究“巴结”,也就是俗称的“当家人”,就是要精打细算,过得实惠舒适。过年也是以简单为主。意义来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老百姓过年经常吃的菜大多是吉祥谐音的菜:红烧鱼:年年有余,四喜丸子:吉祥如意。

烧鸡:吉祥(鸡)庆,排骨年糕:步步为营。

糖醋里脊:大吉(岭)大理、元宝虾:爆炒四季豆:四季平安、蔬菜沙拉:赚钱、红烧猪蹄:钱到手,但具体风味菜品主要是各地风俗,比如:湖南会加八宝饭,潮汕会加红烧鹅,东北会加血肠。

咱们满汉全席。全部做起来估计是无效的。让我们做其中的一些。

蒸羊肉肯定是有的,所以第一道大菜肯定是蒸羊肉。

做法:将羊肉用骨头剁成小块,用精盐、味精、花椒大料油和适量面粉搅拌均匀,放入小碗中,上面放上大葱和鲜姜,然后放入笼中蒸熟。吃的时候可以把香菜撒在千粒馒头上。

第二道菜,清蒸鹿尾,换成了红烧牛尾。

第三道菜,糖醋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