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没有丧失道德吗?当汉、赵、魏、齐被周天子正式承认为诸侯时,周朝的宗法制度就崩溃了。既然大夫可以合法地代替诸侯,那么诸侯代替周天子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秦国灭周朝是合理的,因为是周天子自己埋的。

关于“秦灭周”——

第一,很少有后人从“作乱造反”的角度来质疑秦国。贾谊的《论秦》和司马迁的《秦本纪》都不是。

第二,秦国崛起的时候,“周朝”,具体来说就是“东周”,已经衰落到连一个诸侯国的实力都不如了。

第三,即使秦国不出招,“战国七雄”中还会有一个诸侯灭“周”。

第四,新王朝对旧王朝的更替,往往是打着“天子失德”、“为天道好”的旗号。其实之前的“改朝换代”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此无关。

西周曾经很强大。

“天之下无王土,土之滨无王臣”,足以说明一切。

从疆域来说,西周相当于夏商代的总和。

政治上,封建亲族依靠“温暖”的血族关系和与强大盟友的通婚,突然建立了70多个周诸侯国,在全境“代其行使控制和支配权力”。

在制度上,礼乐为礼,自上而下,君主、大臣、等级、上下、男女等道德和行为规范。涵盖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是确定的。其实这是一种严格的思想控制。

经济上,九夫为井,纣王是所有耕地的主人。朝廷的朝贡和贵族的衣食都靠它,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公元前1000年,也就是3000年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强大”的王朝能在上述方面与西周匹敌。

但是,无论从1046年到1044年,西周已经风光了200多年。这期间周公要平定“三狱之乱”,李王流亡数年。

771年,狗戎攻破西周都城濠井。第二年,王萍东移。

770年前是为东周,但好景不再。

宋勇《观棋吟》云:“迁罗,启王败伊。或在昭陵结盟,或在黄池相会。或在长堤上战斗,或在干涸中死去。或在燕营,或住在惠姬。或者在大梁被屠杀,或者在临淄。五霸吞吃,七公鞭笞。”

这是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大事件。

从春秋晚期开始,周王衰落到了“任人摆布”和“任人摆布”的地步。

后来东周朝廷分裂成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互相争斗。秦武王想去“东周”试试周鼎。就在周赧王说“不”之后,一怒之下被秦将逼着搬到了“西周”。

然后在前256年和前249年,秦昭王灭了西周,庄灭了东周,周朝彻底没了。

历代新朝代替旧朝,往往打着“天子无德”、“为天行善”的旗号。

唐削了,举行了宣誓仪式,并向他发出了“誓词”或“动员令”。

这是《尚书》第五章记载的唐誓词。

唐成走上前来,慷慨激昂地说:“格尔,老百姓,听我说。非台湾男生敢乱来。他们在夏天犯了很多罪,都是命运注定的!”

唐成说,听着!你们这些人,记住我的话。我没有造反,但这是因为王霞犯了太多的罪,天帝命令我杀了他!

后来,他继续说王霞尽其所能地利用人民的力量,危害夏国,使人民处于危险的境地,并使他们与德疏远。夏的德行太差了,我现在必须去征服他。

武王伐商周,还举行了牧野之战的宣誓仪式,还发出了“誓约”或“动员令”。

这是田园誓言,记载在《尚书》第十篇。

《牧誓》记载甲子在黎明前来到商都郊外的木叶宣誓。王武左手持金斧子,右手挥着白色牛尾旗,说:“大家千里迢迢来,辛苦了,西部的人们!”

王武接着问候了参战的领导人、军官和各族领导人。

然后,现在的周只听心爱女人的话,背弃祖先,不举行祭祀报答祖先,抛弃自己的国家,不任用自己的兄弟,只以四处逃亡的奴隶为荣,利用他们身居要职,以致危害官民,对商国作恶多端。现在我纣王要从天上惩罚他!

当时刘邦打着“秦久苦遍天下”的口号,招兵买马,群雄逐鹿。

下面的例子就不重复了。

不可否认,旧王朝延续两三百年后,更容易产生昏昏沉沉的君王。

例如,夏杰、商周、周佑等。,其恣意、暴虐、奢靡可能成为一个王朝被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只是以往最浅层改朝换代的一个原因。

如前所述,公元前771年,神后之父神后与肯荣勾结,攻破濠井。周幽王被杀于历山,卒于西周。这是周朝衰落的转折点。

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一直是中原王朝生存的关键因素。

东汉、晋朝、南北朝、五湖十六国之后,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导致大小朝代更替频繁。

宋、辽、金、元的南侵是宋衰落灭亡的直接原因。

到了明朝,又是一个时代。

学者认为,上述朝代更替与西周开始的三次大寒潮造成游牧民族南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换句话说,不能以当前朝代的帝王是否“不道德”来判断。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治期》:“天下之乱,不在政;国家的安全不教;无病君,无知者政,无能者损益。”

王充说,政权的稳定与混乱,国家的安全与危险,不取决于行政的适当性;不取决于皇帝有德无德,也不取决于文化程度,而取决于“时”和“数”。

他的“数”应该理解为一种规则;而“时间”可以解释为符合规律。

奴隶社会和封建王朝的兴衰背后有没有一个根本规律?

是啊!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和特定的国家,都存在着两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阶级;社会和每个国家都是在这两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的。在这两个矛盾中,生产力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构成这种活动的要素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从事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力,即绝大多数劳动人民。

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广大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并不掌握或很少掌握劳动生产资料,而是掌握在帝王贵族手中。这必然导致人们在社会中实际地位的差异,以及劳动成果分配的差异。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同地位、不同分配,都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会形成相应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最重要的是奴隶主或封建贵族的国家机器。

古代朝代,建国之初,一般都会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进行一些改革,重视民生。久而久之,土地必然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必然导致贪污贿赂猖獗。尤其是灾难的时候,到处都是饥荒,到处都是小偷,起义频繁。

历代王朝在建立两三百年后,各种矛盾都会大量积累爆发,此时离灭亡也不远了。

周朝就是在这样的根本矛盾运动下衰落的。

此时,春秋战国时期崛起的诸侯国,往往代表着更进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论是秦还是其他诸侯国取代周朝,都是“数”和“时”——大趋势。

哈哈。

你怎么没有失去你的美德?

对国家控制不力是最大的不道德。

不要说周浩王被贱商逼得负债累累。

东周王室都想恢复西周的王权。可惜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约束诸侯。

没有地盘,没有人口,自然就没有钱召集军队,组建队伍。我只能坐在洛阳接受诸侯们的进贡。皇室和朝廷都需要支持我。

那时候,不要说诸侯,老百姓谁承认周王?

纣王只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他就进贡,要对自己有利的书信。

没用的时候,郑庄公斗胆收了国王两次麦子,用箭射中了国王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