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将在山东邹城举行。近年来,一些传统文化专家和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将农历四月初二(即孟子生日)定为中国母亲节,旨在提醒大家在庆祝生日时要感恩母亲,弘扬尊母孝老的传统美德,传播时代新风尚。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孟母的教育。作为古代教子的经典案例,“孟母三大运动”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启示。

孟母“三动”的故事出自汉代刘向编《列女传》,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据史书记载,“近墓,孟子少。玩是坟茔之间的事,热情地建着埋着。”第一次搬到孟母,是因为孟子看到大人在墓地里埋死人,于是他学着大人的样子,玩着埋死人的游戏,玩得很开心。孟子那时候还很年轻,感受不到别人失去亲人的痛苦。都说孟母这个地方不适合养孩子,以他人的痛苦为乐容易失去爱与同情之心。孟母不仅感受到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了仁爱对人类的价值。关注仁爱,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是孟母从墓旁居住的地方搬出来给我们的启示。

孟子把孟母的家搬到市场后,看到那里的商人在卖东西,他就向商人学习“卖东西卖得眼花缭乱”。孟母看后说:“这就是我住在这里的原因。”这个地方不好,不适合我孩子的成长。孟子从那些商人的炫耀性销售中吸取教训,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会逐渐变得唯利是图,为了利益而伤害他人,这不符合儒家的道德观。讲究仁义道德,培养孩子做事合理合法的习惯,是孟母再次搬家时给我们的启示。

孟母又搬家了,来到了东区。孟子“以身作则”,设告白案,摆上祭品,“让人进退”,学会了礼。“孟母说,‘我真的可以住在我儿子里面。’看到这里后,孟母说,这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于是他“入驻”,住在东宫旁边。讲究礼义道德,培养孩子讲礼貌,与人友好相处,这是孟母再次搬家时给我们的启示。

"而孟子昌,学六艺,以大学者之名而死."孟子长大后,学了六艺,终于成为儒家大师。“这位先生说,孟母的善良逐渐改变了。”这位先生称赞孟母善于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教育人。

但是还有一个意思是文中没有说的。孟母和娘俩住在东宫附近。孟子不仅会学习礼仪,还会学习“智慧”。清代王夫之在《读四书》中说:“识字,大端论是非。人的是非,事的是非,人和事的是非,心直下。只有这才是智慧。”“知”在于探索物理,“知”在于修身。它们的结合称为“知识”。一个既有常识又有道德的人,就是古人的“智者”。注重智慧和道德,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孩子人生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应该从孟母东宫之举中得到的启示。

孟子的父亲去世早,孟母靠织布养活母子俩。可想而知,生活一定很穷。但即便如此,孟母还是要动,可见她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仁、礼、智。

今天,感恩母亲,孝敬母亲,既是对母亲养育的回报,也是对母亲教育的感恩。让我们成为懂礼仪,懂人情,明辨是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