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1911-1959),原名秦秀华,原名覃健。广西东兰人,壮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第二届八一勋章、第二届独立自由勋章和第一届解放勋章。

生活概况

覃健于1929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排长,红三军政治部排长,红一军警卫营连长、营长,红十五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冀鲁豫支队大队长,淮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新四军3师10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苏北军区副司令员、苏北军工会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参谋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他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重大事件年表

1911年5月1日出生于广西东兰半坡乡车里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5年进入韦拔群在东兰北堤岩创办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回国后,加入东兰农民赤卫队第1团,参加当地农民运动,保卫家乡。

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红卫兵,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改名覃健。

历任红7军19师56团宣传员、代理排长。

193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随红7军转战中央苏区,任红3军政治部警卫连排长、6师16团政治指导员、红3军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次至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中,任红3军警卫队队长、红军警卫营连长。到陕北后,升任陆军警卫营营长。

1936年调任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过直罗镇和东西方探险。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上尉、教官。

1938年7月调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随部南下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1939年4月,第344旅特务总队、黄河支队、第5冀鲁豫支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任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

1940年初,冀鲁边支队与八路军第2纵队合编,任八路军第2纵队(后为第5纵队)第5团团长,后南下参加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941年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23团团长、淮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副旅长兼淮海军区副司令员、淮海军分区第3支队司令员。1945年3月,奉命组建以淮海军分区为主力的新四军第3分区独立旅,任旅长兼政委,率部向皖江以南地区支援新四军第7分区,先后参加收复武威、翔安等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华中军区淮海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副司令员,苏北军区副司令员,苏北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参加了宜林、济南、淮海、杜江、淞沪等战役。

上海解放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

1953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7月15日病逝于北京。

个人事迹

既有运气又有财富

1911年4月,覃健出生在广西东兰半坡村一个贫苦的壮族农民家庭。他有父母、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一家五口,住在三间简陋的小屋里。家里有五亩薄地,每年租地主的十亩水田。由于地主高利贷的盘剥,全家面朝黄土,常年没日没夜的劳作,仍然难以维持生计,常年不得温饱。他的父亲秦世烈是一个忠诚老实的农民。他也可以做木匠。他每年都出去修房子,做家具,但是收入很少。母亲韦伯斯特,一个善良的农妇,做家务。秦家虽然穷,但一家人相处融洽,勤俭持家。是半坡村一个有影响力的农民,一个20人左右的小村子。

覃健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在坐月子时没有钱进行调养,奶水也严重不足。他很虚弱,将近两岁的时候还走不好路。他三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他的父母认为他难逃厄运,但覃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村里人都说他有福气,说他活下来就有福气。但由于家境贫寒,覃健生病后没有得到相应的营养补充,又黑又瘦,还时不时被村里的孩子欺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年轻的覃健非常懂事。他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放牛、砍柴,从而形成了刚毅自信的坚强性格。

1919年,秦简八岁,和他同龄的孩子都进了小学。覃健渴望背着书包,拿起书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但是家里太穷,供不起他上学,家里还有两头牛需要他喂养。有一天,覃健受不了了。他硬着头皮向母亲要钱上学。单纯的母亲看着可怜的孩子,泪流满面。是的,他该读书写字了。但是去哪里找钱啊!无奈之下,她被迫拿一头牛做抵押,借了些钱,凑够了学费,细心的母亲想尽一切办法,给覃健缝了块黑土布。最后,覃健能够去上学了。

穷人的孩子是早期的主人。覃健虽然年轻,但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他在学校努力学习,回家后主动帮父母和姐姐做一些放牛、砍柴等家务,得到了老师的赏识,父母和姐姐的喜欢。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每到圩日,学校就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和北伐革命活动,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列强、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苛税等口号。通过宣传活动,覃健开始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逐渐认识到贫农只有团结起来参加革命,才能推翻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掌握自己命运的真相。1925年,断断续续在小学学习的覃健终于小学毕业了。因为家里太穷,无法支持他继续学业,他只好辍学回家打工。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深感遗憾。此时,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覃健毅然参加,后进入第一期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经受锻炼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来,右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等被国民党广西军阀通缉,东兰被广西军阀残酷“镇压”,农民运动被镇压。为了反击桂系军阀的“围剿”,韦拔群在东兰、凤山两县,凌云、百色等地组织了部分农业军,编成三个团,统一指挥。当时群众情绪高涨。他们有钱出钱,有粮献,有牛、猪、鸡、蛋筹钱买枪,支持农民自卫队作战,保卫家乡。秦建泽是这支农民自卫军中年轻的战士之一。在韦拔群的指挥下,覃健在东兰参加了反对土豪劣绅、反动团局和桂系军阀的斗争,有力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由于农民自卫军的武器大多是广西产的大刀、长矛、猎枪和少数步枪,弹药不多,在敌军正规军的大举镇压下损失严重。然而,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抵抗,农民革命运动由低潮转为高潮。

1929年10月,、张率部到右江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为了扩充武装,他们把从南宁带来的武器弹药分发到右江各县,发展农民武装。根据张的通知,东兰农会决定组织一批勤劳坚强的农民到百色拿枪。得知这个消息后,覃健赶到农村农协,报了名。百色的拿枪要求比较严格。覃健年轻、矮小、虚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艰巨,家长和农会负责人自然不会同意。所以,覃健很着急。他经常听到老人说:“做事要有魄力”。是啊!“蘑菇!”他同他们一起向父母和农会负责人慷慨陈词:“十八个女人结婚,十八个男人离家。我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你为什么不让我走?我还是个农民战士!我要求参加引枪队不是为了逞能,而是为了人民拿枪。”我父母被感动了,区乡农协的负责人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覃健被批准去百色拿枪,他高兴得像过年放鞭炮一样。但作为父母,他们并不安宁。这是覃健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外地。毕竟拿枪不像去赶集那么轻松自由,但对他的生命来说是有风险的。临走前,父亲为他做了两双草鞋,母亲为他收拾行李。姐姐听说肩上扛着枪头疼,就用两层厚布垫着哥哥的衣服。秦简带着亲人的嘱托和乡亲们的期盼,和持枪的大队人马一起上路了。从大同乡到东兰五转,再到百色,有200多公里的山路。艰苦的行军锻炼了覃健坚强的意志,他的脚上沾满了血泡。他什么也没说。到了营地,他拿来热水,擦擦脚把水排干。饿了就和其他队员一样啃干粮喝凉水,绝不掉队。经过6天的艰苦行军,带枪的队伍终于顺利抵达百色。到了百色后,枪的地点换到了100多里外的恩龙县马平镇,于是大家不顾疲劳,往回走,赶到马平去取枪。在领枪的当天,强壮的大自卫队员们收到了机枪、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因为覃健年轻,他收到了一支德国制造的套筒枪、200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别提覃健第一次拿到钢枪时的开心样子了。他把枪擦得锃亮,晚上休息或睡觉时,枪从未离开身体。

1929年10月底,参加了张指挥的广西警察第三大队的战斗。经过两天激战,他消灭了敌人第三旅的主力。这一仗的胜利,为百色起义的胜利扫清了道路。后来,农军从被咨询处返回东兰。这时,中共前广西委派来协助韦拔群工作的李普、钟鼎在东兰成立了教导队。覃健被派到教学队学习了一个多月。初步掌握了各种武器的性能、射击要领、如何利用地形和地物进行战斗和警戒等军事常识,开始了解国家、阶级和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任务等马列主义常识。12月11日,参加了和张领导的百色起义。从此,秦简由一名普通的农民自卫队员,成为中国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的一名战士。

接受检查

1930年春,红七军一、二纵队到桂黔边区打游击,三纵队留在东兰、凤山保卫根据地。在此期间,作为一名战士,参加了三纵队的多次战斗,消灭了东兰红水河以东的反动势力,攻打了恩隆县转里区那坡的一个村民小组谭,解放了七里区,随后消灭了土豪黄美春,在百色打败了罗的民兵,解放了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至此,东兰县所有区、乡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从红水河到右江苏区连成一片。

年秋,决定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转战柳州、桂林、广州等大城市,完成南方革命。七军在河池整编,覃健编入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第三改选宣传员。第七军离开右江苏区远征后,沿途被敌人围困封锁,特别是在罗城县四坝、融安县长安、湖南省武冈等地几次恶战之后。没有占领一个城镇,反而给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部队由原来两个师的四个团减少到两个团,减员非常严重。七军前委决定停止攻打大城市,转向江西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合。七军主力从河池出发时,秦建远担任连队宣传员。由于部队战斗频繁,56团三连管理排长在战斗中牺牲,覃健奉命代理。但他确实有一段时间很难适应一个连队的后勤工作,所以工作不尽如人意,经常受到连队个别干部战士的批评甚至嘲讽。覃健从小脾气倔,他受不了。一气之下,他放下包袱,不干了。打得不欢而散,工作出了问题。秦简想离队回东兰找韦拔群继续当“土兵”。因此,覃健被撤职,从排长降为炊事员。

事后,在营团领导的耐心教育下,覃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行军打仗中的错误,实现自己“为人民扛枪”的誓言。在梅花村与乐昌河的战斗中,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英勇杀敌,掩护战友。他被称为“最无畏的人”。第七军到达湘赣苏区永新、莲花地区,覃健被调到连队当通讯员。后参加茶陵、酃县、永阳、安福战役和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在每一次战斗中,覃健都英勇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从通讯员转为了班长。不久,覃健率部渡过赣江,参加了高兴圩、李安堂、梁村等战役。秦简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他英勇作战,服从安排。他受到了连队和营领导的表扬。梁村战役后,覃健被调回连队当办事员。同时,经魏在基、苏介绍,于1931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瑞金工农红军学校步兵师学习。毕业后回到连队当排长。

1932年2月,覃健参加了著名的赣州战役,并担任突击爆破任务。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攻城战中,覃健冒着生命危险。他在执行爆破任务时,背部受伤,但仍走不出火线,坚持带领全排顽强战斗。战斗结束后,他奉命带领全排前往医院运送伤员。不久,覃健被调到红三军团政治部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一个月。毕业后分配到贺军司令部,任政治卫生连政治指导员。但此时中央苏区开展肃反运动,清除整编派和AB团成员,建议覃健在七军北上途中“放下包袱”。因此,他没有到岗,被七军政治部派到了三军政治部,作为一名改选兵,接受组织审查。他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参加了中央苏区北线和东线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经过一年的考察和调查,覃健始终英勇作战,不计个人得失和恩怨,表现出对党、红军和人民赤胆忠心的无私无畏的胸怀。

覃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终于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1933年初,组织上对覃健的审查结束,他从一名士兵变成了一名班长。在福建泉上战役中,出色完成任务,从班长升为排长。不久,他被调到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四连任政治指导员。后来,由于军团政治部警卫连连长调动,组织上决定任命覃健为连长。

去朝鲜打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覃健和其他转战南北、经过革命战争锤炼的官兵一样,思念家乡和亲人。然而,覃健非常不幸。早在1930年11月,覃健跟随七军主力到江西会师中央红军后,他的母亲、姐姐和弟弟在右江根据地配合七军21师反“围剿”,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秦世烈的父亲被迫逃到山里躲藏,但他活了下来。但由于长期非人的生活,贫穷多病,他于1939年病逝。家里有五个人,只剩下覃健了。

覃健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下来后,他化悲痛为力量。他首先想做的是学习,去军校深造,提高政治军事理论水平,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然而,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不仅践踏了朝鲜的主权,严重威胁了朝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也严重威胁了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覃健继续深造的愿望没有实现。他听从祖国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毅然入朝指挥作战。

1950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协助宋司令员指挥第九兵团赴朝作战。入朝前,司令员和宋司令员首先进京听取总部指示,接受入朝任务。在北京,他们受到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朱总司令勉励第九兵团官兵,要敢于在战场上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较量,为祖国争光,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建功立业。总司令的教导极大地鼓舞了第九兵团的官兵。

志愿军坚守阵地,痛击敌人。

11月底,第九兵团第一梯队第二十、二十七军渡过鸭绿江,向东线长津湖地区进军;第二梯队26军在吉林临江地区待命,担任预备役。该军团的总部设在当时朝鲜人民政府所在的河流边界附近的方胜洞。第九兵团入朝时,正是美军在东西战场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覃健参加了长津湖战役的指挥。这场战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气候恶劣,战斗异常艰难。由于兵团指挥所远离前线,通讯条件差,难以掌握前线战况。覃健立即组织总部参谋人员了解各军、师、团的情况,使总部及时掌握了前线情况,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在我第9兵团的英勇反击下,12月1日,美军第7师和美军第1师伤亡惨重,相继南逃。9兵团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作风,连续作战,乘胜追击。17日,占领东海岸的咸兴港。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来贺电:“第九兵团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东线的这场战役中,完成了巨大的任务。由于天气寒冷,物资匮乏,战事激烈,多达4万人被缩编,中央政府对此非常怀念……”

在朝鲜战场上,第九兵团作为战争主力,承担了前线攻防任务。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覃健和战士们蹲在坑道里,啃馒头,同甘共苦,深受官兵们的爱戴。

1951年8月,覃健率队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海岸作战,阻挡了美军在元山登陆,粉碎了美军占领志愿军控制的开城地区的计划。

覃健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受到朝鲜人民和政府的极大尊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专门授予他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两枚二级国旗勋章。

奋斗不息

1953年6月,覃健奉命从朝鲜战场返回祖国。8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任职期间,他十分关注部队的军事训练,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在和平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推动了军事训练的热潮。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下令授予中将·覃健军衔。1955年至1957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

1956年8月,覃健进入北京军事学院,实现了他的夙愿。在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覃健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刻苦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他即将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军校学业的时候,肝癌无情地夺走了这位年轻将军的生命。覃健将军逝世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参谋长黄克诚将军前往医院看望。1959年7月15日,覃健因肝癌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48岁。

覃健逝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刘志坚前往北京医院吊唁,并准备安葬。陈毅、叶剑英、张、黄克诚、肖华、刘亚楼、洪学智、许、唐亮、魏国庆、苏宇、张爱萍、宋、李天佑、李志敏、刘震、陈伯钧、谢富民、吴、。7月18日,中将·覃健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海军上将肖华、海军上将洪学智、海军上将刘震、海军上将陈伯钧等高级将领和驻京部队200余人,以及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少将·莱多夫等出席了追悼大会和葬礼。

彭元帅、、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送来了花圈。追悼会结束后,覃健同志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

军人覃健身经百战,英勇善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团结同志,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在上海的花花世界里,他时刻警惕着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朝鲜战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作为兵团参谋长,每当有国内慰问团到9兵团慰问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战斗在一线的官兵。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人和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1954年,覃健携妻儿从南京军区回到广西东兰老家看望乡亲,要求简单接待,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