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远嫁(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

读《红楼梦》的遍数多了,开始关注一些边边角角的非主流人物,比如赵姨娘。

初读时对她不屑一顾,甚至和作者一样鄙视她,连曹公都明确称她为“愚妾”,回目里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粗鄙阴险的女人,有什么好研究的呢?

可细细思量下来,却发现能读懂赵姨娘的人才真正对这部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姨娘这个身份在普通丫鬟来说其实算是个很好的出路,比如邢夫人在替贾赦讨鸳鸯的时候,满眼的自信,凤姐也附和道:”别说是鸳鸯,凭她是谁,哪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这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

邢夫人又亲自动员鸳鸯:”你不比外边新买新讨的,一进门就开脸,封你做姨娘,又体面,又尊贵。过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就和我比肩了。家里人你要使唤谁,谁还不动?”

两个过来人的点评似乎描述出了一个丫头的进阶转型之路,前程一片光明。但鸳鸯却不为所动,一心伺候老太太,为表决心还差点拿剪刀剪了自己的头发。

拒绝的答案,在赵姨娘身上。

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

“半个主子”其实是最尴尬,最煎熬的一个身份,真正的主子依旧把你当奴仆,而奴仆们却又不尊重你,甚至作践你。半主半仆的日子能过成什么样,全靠家里的舆论风向左右。

赵姨娘生了一儿一女,足见侍寝还是较频繁的,但她却没有得到过一丁点的温暖,偌大一个贾府,从没有一个人关心过她,接济过她,哪怕是和她聊聊天,说说话。

她的精神世界里只充斥着谩骂与诅咒,物质世界里则满是拮据与窘迫。

一个人只有被爱过,才知道什么是爱,才能爱别人,爱世界。贫贱的赵姨娘从不知爱为何物,她只能条件反射般地把自己受到的伤害更激烈地扬回去,给人留下一个粗鄙的愚妾形象。

整部书里,贾母唯一与她的交流是骂她:

“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意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都是你们累日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都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个避猫鼠儿一样,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他,你们遂了心,我饶哪一个?”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没有任何道理。赵姨娘怎么可能调唆贾政逼宝玉读书?就是王夫人也不曾有过这样的举动,倒是怕宝玉累着吓着,很替宝玉周全。事实上逼宝玉读书的只有贾政一个人,但贾母一时气急,非要把这个账算在赵姨娘的身上,谁敢忤逆?

贾母代表着贾府的最高权威,“官媒”都用了“混账”“淫妇”“调唆”这样的字眼,已经给这个人定了性,见风使舵的其他媒介难道敢逆风向而为吗?

王熙凤更是仗着当家奶奶的身份,以CEO的权力执行着贾母、王夫人这些董事们的决议,路过赵姨娘的屋子,听见她训斥贾环,便隔着窗户说道:

“大正月里,怎么了?小孩子家,一点半点错了,还有老爷太太管着,他是主子,与你什么相干?”

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

王熙凤训斥赵姨娘

随后又训斥贾环:

“你也是个没气性的东西!时常跟你说,愿同哪个哥哥姐姐玩,就同哪个玩。你总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得你歪心邪意,狐媚子魇道的。你明儿再这样,我先打了你,再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去吧!”

对一个人的残忍莫过于在让她受尽屈辱之后又以同样的方式虐待她的孩子,还冠以正义爱护之名,而她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却无力反驳。

上到贾母、王夫人,下到宝玉、宝钗、探春,谁都可以对她的儿子发号施令,判断他的是非,左右他的行为,唯独她不能,环儿受了委屈,她连在自己的屋子里发泄几句都不行,都要被路过的凤姐责骂,也不能还口。

这种煎熬,有几个母亲承受得住?到底是贾府先对不起了赵姨娘,还是赵姨娘有什么对不起贾府的地方?用赵姨娘自己的话说是“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几十年”。

如果说对儿子的痛苦是贾府里的人施予的,对女儿的痛苦则完全来自于探春本身。探春从心里厌恶她,鄙视她,让她的最后一点暖意都荡然无存。

探春当家时,赵姨娘的哥哥赵国基去世,烧埋银子判了二十两,赵姨娘不服,去找探春评理,要求跟袭人的妈对等,判四十两,被探春无情驳回。

探春秉公执法的气度让人赞叹,可她或许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马道婆来赵姨娘屋里,讨块鞋面子,赵姨娘听说便叹口气,说道:"你瞧瞧,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成了样的东西也到不了我手里来。有的没的都在这里,你不嫌,就挑两块子去。"

紧接着,赵姨娘又问道:"可是前儿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马道婆道:"早已替你上了供了。"赵姨娘叹口气道:"阿弥陀佛!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地上个供。只是心有余力不足。”

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

赵姨娘与自己唯一的朋友马道婆

赵姨娘的两次叹气,不由得让人心酸。而她女儿的毫不知情,更让人心酸,这说明探春可能经年累月也不曾去看她一次,和她唠些家长里短。

贾母给凤姐过生日那一回凑份子,赵姨娘周姨娘不得不出二两银子。尤氏骂王熙凤“没足厌”,称二人为“苦瓠子”。到底尤氏心善,私底下还了她们。可见寻常人的玩乐,对赵姨娘来说是个不可承受之重。

王熙凤曾给李纨算过一笔账,本来月钱都是十两银子,但因为李纨是寡妇,还带着贾兰,所以贾母额外开恩,每月多给她十两银子,一个月二十两,而且他们母子平时吃的穿的都是公账上报销,花不到他们自己的钱。再加上每一年的分红,李纨一年差不多有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同样生活在一个深宅大院里,这样的悬殊对比,怎能不让人心生怨念?

原本宝玉,贾兰,贾环在学里一年还有八两银子的福利,用来买点心茶水。可是探春理家时把这八两银子去了。对宝玉贾兰来说可能无所谓,可是对赵姨娘来说,这八两银子难道不是仅剩的一点尊严的保障吗?

可探春竟然浑然不觉,大笔一挥就给抹了,还自以为治家不过“开源节流”而已。

赵姨娘的苦或许就表现在她的粗鄙上,她见宝玉房里的芳官拿茉莉粉当蔷薇硝糊弄贾环,气不过便去找芳官算账,与芳官对骂起来。

赵姨娘说:“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的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哪有你小看他的?”

芳官回道:“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他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罢了,这是何苦来呢!”

一句话点出了赵姨娘的卑贱身份,不过是爬上主子床的丫头罢了,本质上还是奴仆。

芳官之所以敢糊弄贾环,敢和赵姨娘对骂,后来还敢跟豆官、葵官一起动手与赵姨娘撕扭在一起,都只有一个原因——得罪赵姨娘不会有任何后果,没人会追究。

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

赵姨娘与芳官对骂

探春、李纨都看到了赵姨娘自己的不尊重,和一些小戏子们对骂,还动手。

却没人想想,但凡平日里受到过一些尊重,她也会有点主子的“款儿”,但凡有其他渠道能制裁芳官,她也不会亲自动手,正是经年累月的委屈得不到宣泄,她才不得不用一种很原始的手段报复。

她只能去对骂,只能找马道婆扎小人,从没有一滴善水流进过她的心里,她很难想象对人好是一种什么体验。

而这一切痛苦,却在探春出嫁时被释放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当时南安太妃已经和贾府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探春远嫁藩王已成定局,除了南安太妃本人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一个人为这件事高兴,但也无力阻挡。

探春告别宝玉时,抄了些她们平时作的诗带走,想象着即使远在藩外也能有些诗词慰藉。

在盛装出嫁的那一天早上,探春已经打扮好了,她趁在仪式之前来到赵姨娘的院子里,敲了敲门,喊了一声“娘”,然后上前一把抱住了赵姨娘。

这一刻,探春卸下了十多年的假面,一种真情流露出来,她想抓住最后一点温存,最后一点感情,这种温暖只能来自母体,是人在绝望时的一种本能的挣扎。就像宝玉问小丫鬟晴雯临死前可曾说了什么没有?小丫鬟答:喊了一夜的“娘”。

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探春远嫁时的一声“娘”,看哭了多少人?

探春出嫁前拥抱赵姨娘

她或许在那一刻明白了无论自己多么要强上进,在嫡母面前表现得如何乖觉,终究不过是一场空,一个牺牲品,而她厌恶、践踏了那么多年的亲娘又何尝不是呢?

赵姨娘可能从未想过探春会有这样的一个举动,幸福就在那个早上突然而来,她的女儿抱住了她,喊了一声“娘”,那一刻,她应该是满足的,感动的吧。

母亲原谅女儿其实非常容易,她不会在乎之前探春如何教训她,如何疏远她,此刻她终于挺直了腰板,真切地感受了一次做母亲的酸甜苦辣,这种感受王夫人不配有,就在这么短短的几秒钟里,她第一次压过了王夫人。

可悲啊,只有这最痛的感受砸到她身上时才能让她幸福一次,其他时候都是“与你什么相干?”

年少不懂赵姨娘,读懂方知真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