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白渡桥(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上海外白渡桥架设在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铁桥。大桥落成时的英文是:“Garden Bridge ”,翻译过来应该叫“公园桥”,那为什么又称之为外白渡桥呢?

原来苏州河两岸没有桥梁,人来人往全靠摆渡船。船只靠岸的渡口,有位于乍浦路桥附近的头摆渡和江西路口的二摆渡,以及靠近苏州河东面的外摆渡。后来苏州河南北两岸先后被划为英美租界,这几个摆渡口远远不能适应租界殖民当局的需要,于是有一个名字叫做韦尔斯(又作:威尔斯)的英国人出面组织了一家“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花费了12000元左右,于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桥,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韦尔斯等12个股东手中,该桥被称之为韦尔斯桥。后因为该桥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习惯称之为“外摆渡桥”。该木桥桥面宽23英尺(7米),长约450英尺(137米),当苏州河有大船驶过时,桥中间有一块活扳可被高高吊起,桥上交通暂停,船过之后又复为桥面。可谓别具匠心、设计独特。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1856年落成的韦尔斯桥

韦尔斯利用外摆渡桥发了一笔财。他还对外宣称上海道台准许他对大桥拥有25年的专利权,凡过桥的人都要交二文的过桥税,车轿加倍征收。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过桥税只对中国人征收,外国人常常可以免交,国人便愤怒了,大家就联合起来抗议,要求取消过桥税,要不然宁肯坐摆渡船。由于上海人的抗税,走外摆渡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被外摆渡桥被冷落的现状,满足汽车等过桥的需求,韦尔斯他们又开始着手尝试修建铁路桥,后来因为粗制滥造、造成了桥柱、桥身陷落,一度影响了苏州河的运输。造铁桥的事情就以失败告终。

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对收过桥税的呼声愈来愈高,觉得众怒难犯,决定在威尔斯桥旁另建了一座长约117米,宽约12米的木质浮桥。1873年这座桥终于建成,因桥毗邻外滩公园,故取名“公园桥”,老百姓过桥不再付钱,可“白渡”苏州河,遂将“摆”字改为“白”字,称其为“外白渡桥”。韦尔斯桥则由工部局估价收购,这座仅使用17年的洋桥也就被拆除。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1873年落成的“公园桥”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1873年落成的“公园桥”桥面

1906年工部局开始修建铁桥,第二年建成,并于年底举行通车典礼,期间外白渡桥木桥也被拆掉,外白渡桥的称号也让给了这座巍峨耸立的大铁桥了。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1906年落成的铁桥“外白渡桥”

现在大桥落成时的纪念铜牌还默默陈列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当中,他一直在向大家诉说着苏州河这座国内河上巨大桥梁的兴衰历史,向大家倾诉着上海这片土地所受的屈辱,告诫着国人唯有努力奋进成为强者,才不会被奴役被压迫。

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上海外白渡桥的故事

公园桥落成纪念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