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夫妻同姓,但平时没什么感觉。但是,他们遇到结婚典礼真的很尴尬,不知道怎么签自己的名字。死后立碑也给后人带来困难。

(古老的墓碑)

旧社会也有随姓结婚的,但传统民间观念认为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作为婚姻,男女双方的家庭来来去去是必然的。正常关系没什么。到了婚丧嫁娶的时候就麻烦了。比如旧社会女婿要做对联,做牌匾,以示对岳父的尊重,对家人的风光。岳父母去世时,他们现在送花,过去还送祭祀用的帐篷布。像敬献花圈一样,祭布要展开,像旗帜一样高举,展示在人们面前,上面要有署名的纸条。因为同姓,签字的时候,前段和后段会出现政府的同一个名字,闹笑话。同样,夫妻去世后也要立碑,碑上要题字。如果不是合葬,丈夫的碑文好写,妻子的碑文就成问题了。

(女子墓碑图片)

以前也有人用宗馥、宗氏代替姓氏来避免这种尴尬,但后来发现这是不对的。女的还好,男的跟别人姓了。那不是背叛他的祖先。因为宗氏是百家姓中的一个,虽然有姓的人很少,但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后来男方签名不叫宗父,加了一个字,叫宗亲父,意思是同姓的公婆。女姓无所谓,所以碑文还是用宗姓。即“某氏族(政府)的一老一女之墓”,合葬用一块碑,格式也是两竖一排。碑的内容包括男性的真实姓氏和女性的姓氏。

有些地方不一样。因为家庭是群居的,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姓结婚时,媳妇结婚后马上改姓。一般改成和婆婆同姓,有的改成和婆婆同姓,这样就巧妙地避免了夫妻同姓。还有的把同音字改成姓氏,比如杨姓、陈姓、刘姓等等。死后的碑文不是问题。

(乡村墓碑)

现在同姓结婚更有意思了,尤其是独生子女结婚高峰期。同姓结婚被认为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时至今日,男方的姓氏仍然是主导因素,所以同姓结婚的夫妻不会对子女的姓氏有任何争议,也不会对任何人有错。夫妻只有一个姓。至于这些同姓的独生子女夫妇百年后如何立碑,那是以后的事。我相信他们的孩子会有解决这类问题的智慧。

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我们陈姓是全国第五大姓,夫妻同姓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按照我们的风俗习惯,是“陈某共和宗师马”,汉字博大精深,变化多端,因为宗师马其实就是我们的姓。为了避免同姓带来的不便,我们用“宗”字,既有道理,又有忌讳。

对了,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死得早,没有娶妻或者根本没有娶妻。他们死后,在祠堂的神主板上,有点落寞。后人也可以安排在神的主板上。这就好比写龚,傅写马。傅的意思是它们无中生有,只是用来美化外表的。

通常我们看神的牌位或者碑文就会明白,族人都是一样的族人,傅的话就是根本没有老婆。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族人的方法,其他姓氏还有一种方法。例如,对于人来说,他们会在“王”这个字上加一点点,变成“玉”这个字。他们规定玉字其实是王的一个变体,还有其他变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差,会让所有人都开心!

主题提到的这个话题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但在这里,夫妻同姓。百年后,男方依然在墓碑上写自己的姓,女方的姓换成了“宗”字。

比如我姓林,墓碑上写着:考xx。如果我老婆姓林,她会写:宗族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