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云~ ~

郎和,两位同样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凭借他们的天赋和努力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钢琴家。\r我强烈感觉郎朗比狄云更热更红。\r郎朗在各种活动中,在电视广告的屏幕上,在网络的娱乐新闻中,总能时不时的看到。另一方面,狄云似乎已经缺席了很长时间,甚至她的外貌都有些模糊。\r说到中国钢琴,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郎朗。\r事实上,狄云在朗朗之前就出名了。2000年,年仅18岁的狄云一举夺得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牌,成为肖邦比赛70多年来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一等奖的中国人。\r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两年后,2002年,“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奖”在德国汉堡举行。郎朗是第一个获奖者,也是那一年唯一的获奖者。\r当然,他们从小就获奖无数。\r原因是郎朗的营销比较好。\r郎朗身后的团队显然更擅长包装和宣传,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大旗;更加勤奋和频繁的表演。据说郎朗一年能演出150场之多,是国内外最好的表演者。更积极地抓住机遇。近年来,在央视大型直播活动中总能看到郎朗的身影,甚至有机会与胡主席共同亮相;在媒体的炒作中,我对郎朗父亲的话也有很多体会: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无形中让郎朗的知名度提高了几个百分点。\r另一方面,狄云似乎很沉默。除了一些正式的艺术表演,关于他的报道很少。\r市场永远是现实。郎朗长期以来一直是劳力士和奥迪的形象代言人,他每天都在中国电视屏幕上以天才赢家的形象为奶粉做广告。\r那狄云呢?我真的记不清他在钢琴之外的商业演出了。\r我怕那些商家也记不住,或者商家虽然记,但是担心消费者记不住。\r这还是老一套。再好的产品也要营销,不能做市场的无名英雄。营销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商业价值。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觉得你是谁。\r当然,艺人的成就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对于郎朗和狄云来说,现在评论谁更好或更差还为时过早。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