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确实地球的一天和地球自转有关,可以说是自转的结果。然而,虽然相关,但地球的一天是以太阳经过我们头顶的时间间隔来衡量的。人们把太阳经过我们头顶的时间称为“正午”,把两个正午之间的时间间隔定为一天,这也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这个时间设为24小时,至于为什么不设为23或10小时等等。,因为和这个话题无关,这里就不赘述了。

人们称这24小时的“日”为“太阳日”,因为它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确定的。因为地球公转,“太阳日”确定的“一天”时间比地球实际自转一周(360度)的时间要长,对应的地球自转度数大于360度。确定地球自转需要一个相对于地球质心静止的参照物。由于地球一直围绕太阳旋转,很难找到一个相对于地球质心静止的参照物,所以只能用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

因为它们离我们那么远,即使它们相对于地球运动的速度很大,但是它们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几乎看不到运动,这就足够参考了。因此,人们把地球绕恒星旋转的时间称为“恒星日”。是地球恰好转360度所需的时间,“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略大于360度所需的时间。

“太阳日”的时间比“恒星日”长,以“太阳日”的时间标准来衡量是3分56秒。所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04秒。

很简单,因为我们用太阳日代替恒星日。当日期属于历法时,是参考地球、月亮和太阳的运动人为指定的。

恒星日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也就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时的23小时56分4秒。

实际上,地球自转的时间并不固定。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自转速度正在减慢。目前地球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几亿年前,地球一天的时间比现在短。因为地球自转变慢,恒星日会越来越长。

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更符合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经验。太阳日是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同时围绕太阳旋转,地球在一个太阳日会自转360度59分。

年规则类似于日规则。我们用回归年(也称为太阳年)代替恒星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6: 9: 10,称为恒星年。回归年是指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由于每个回归年的时间不相等,一个世纪的平均值是365天,5: 48: 46秒。回归年采用地球表面的视太阳时制,恒星年采用时钟时制。

我们规定公历平均一年是365天,那么剩下的时间大概是每四年一天,二月底再加一天,这样当前的一年就是366天,今年是闰年。

现行公历每400年有97个闰年。按照每四年闰年计算,平均每年会多0.0078天,400年后会多3天左右。所以每四百年要减三个闰年。所以现在的公历闰规则是四年一闰,百年一闰,四百年一闰。

以上纯属科学探索菌个人观点。如果你有更多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本文由科学探索菌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爱好者,您的好评是我最大的支持。欢迎关注我。

有幸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不妨先玩一个游戏。有一个球有四种颜色:绿色、紫色、蓝色和橙色。一根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橘色的一边,A拉着绳子的另一端扔上去绕着自己转圈。因为绳子的一段固定在球上,对于A来说,球永远是橙色的,对着A,不转动。

但是对于站在远处的B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转身的过程中,一开始绿色面对B,然后经过紫色、蓝色、橙色再变回绿色。也就是说,对于B来说,球是转的。

我们再考虑一下。如果球本身是朝转身的方向转的,那么在B看来,球已经转了两圈。深入思考一下,如果球相对于A旋转n次,那么它相对于b旋转n+1次。

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主要问题。

a是太阳,球是地球,B是遥远的恒星(因为非常遥远,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B的位置不变,可以作为绝对参考系)。根据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自转了365次,但对于绝对参考系,自转了366次。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是指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同一条子午线上的时期,即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这个时间是24h,很容易得到地球相对于绝对参考系旋转一周的时间是24*365/366=23h56m03s,这是怎么来的。我看到很多朋友提到这是一个计时错误,其实不是。只是参考系选择不同的结果。

更科学地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称为太阳日,持续24小时。

子午线与同一颗遥远恒星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来说,恒星日就是地球的自转周期。

所以虽然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但是一个昼夜和地球自转一次不是一回事~

突然想到刘德华的一首歌,爱你一万年。

地球一天自转一周,意味着想你一天。真善美的爱情没有极限,没有缺陷。好像有点不科学,哈哈哈哈。

好了,就这样。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我是砂锅问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